主页 > 设备资讯 > 行业会讯 > 畜禽基础环境研究与养殖装备转型升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作者:佚名来源:猪业资讯时间:2014-12-01 09:12点击:次
2014年11月29—30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农业部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饲料与养殖过程专业组、国家现代农业(畜禽)产业技术体系生产和环境控制功能研究室主办,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畜禽基础环境研究与养殖装备转型升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农业部科教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处长林祥明,农业部农机化司科教处处长王国占等领导,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包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新俤等从事畜牧工程和畜禽环境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专家学者以及国科斯达特总裁李蔚、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继伟、河南福瑞德总裁程福成等养殖装备行业的企业家共计1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我国畜禽环境、畜禽行为和畜禽健康养殖等基础研究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健康养殖和福利养殖模式下养殖装备的转型升级两个重要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王俊勋认为,虽然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畜牧业仍然存在生产水平低下、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和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问题,这与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刚性消费需求增长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用现代养殖装备来武装传统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朱明表示,我国现在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设施农业(设施种植和养殖)都是让农民有事做、有钱赚的很好的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畜禽环境的基础研究及养殖装备的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实现健康、安全、高效、循环、可持续的养殖方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多加研究、交流合作,并将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设施装备,转化为规程、规范和标准,用来指导现代农业的建设。 李保明指出,虽然我国畜牧业不断引进国外的高产品种、设施设备甚至是管理技术,但我们的生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疫病多发和死淘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国外的设施养殖工程技术到中国来总是“水土不服”,环境控制系统常常失灵。这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只重视养殖设备投入而不重视建筑环境改善有很大关系。我国的畜禽舍建筑与环境控制系统在不同的地区如何设计与建造?国家至今尚未制定相关标准。我国不同的畜禽品种对环境应激的适应性,环境应激调控等相关基础研究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研究清楚。畜禽环境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跟不上,制约了我国环境控制技术创新和装备产业的支撑能力。他呼吁业内要重视畜禽环境的基础研究,并建议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指导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畜禽环境基础研究队伍的建设和设施装备人才的培养。 包军认为,在畜禽环境的研究及技术应用方面,需要澄清三个问题,建立三个概念。一是养殖需要一个模式,一套体系,需要技术配套、技术集成,而不是单一技术,研究单一技术本身没有意义,技术的研究必须围绕特定的养殖模式开展。二是树立大环境的意识,畜禽的生活环境是包括畜禽栏舍温度、湿度、密度、空气、水、光照等养殖场内环境以及养殖场外围环境在内的大环境,畜禽环境的基础研究必须着眼于养殖大环境。三是基础研究的技术问题不是从文章从来,而是从生产中来。在分析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时,要注意生产中80%的问题是管理问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问题。必须将生产中的管理问题剥离开,来研究真正有价值的技术问题。 廖新俤指出,即将在2015年元旦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规定,“保护优先”是环保工作的第一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向环保工作“让步”。未来的养殖业,需要谋求文明和协调发展,需要适应资源消耗、环境承载的要求。解决畜禽废弃物问题,不要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末端治理上,源头与过程减量也很重要, 另外,李蔚、高继伟、程福成等养殖装备企业家还分别就装备企业如何更好适应产业发展,交钥匙工程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装备企业与养殖企业融合模式实践等话题做了精彩分享,企业家们普遍认为,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动物福利、减少养殖环境污染、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是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发展家庭农场、走种养结合的道路,是未来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养殖装备企业应适应这种发展大势,从中寻找无限商机。
责任编辑:王妍琪 |